如果MCN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肖像或账号的使用范围,事后机构擅自使用是否合法?
发布时间:2025-04-09

内容概要

MCN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若双方未对肖像权及账号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约定,极易引发法律争议。根据《民法典》第1020条,肖像权的行使需基于权利人明确同意或符合法定许可情形,而合同条款的模糊性可能导致机构在未获充分授权时擅自使用艺人肖像或账号内容,进而触发肖像权侵权合同违约双重风险。实践中,此类纠纷的核心往往在于如何界定“合理使用”边界,以及合同解释是否倾向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本段将从法律规范、责任认定及实务操作等维度,梳理合同漏洞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影响,为后续分析机构行为合法性及权利人救济路径奠定基础。

MCN合同漏洞与肖像权认定

MCN合同实践中,若未对肖像权及账号使用范围作出明确限定,极易引发法律争议。根据《民法典》第1020条,未经权利人明确同意或符合法定情形,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当合同中缺乏使用范围约定时,机构擅自将创作者肖像用于广告投放、品牌代言等商业场景,可能突破“合理使用”边界,构成肖像权侵权。同时,此类行为亦可能因违反合同目的性条款而被认定为合同违约,形成“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复杂局面。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结合合同文本、履约记录及行业惯例,综合判定双方权利义务范围,但权利人对使用范围约定的疏漏可能增加举证难度。

民法典1020条核心解读

《民法典》第1020条明确了肖像权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为处理肖像权侵权纠纷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条款规定,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展示特定公共环境等五种情形下,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四项"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肖像权人合法权益"作出的合理实施行为,常成为MCN机构抗辩的关键依据。但需特别强调,合理使用存在严格边界,必须符合"必要范围"和"目的正当性"双重标准。在MCN合作中,若合同未明确约定使用范围,机构擅自将肖像用于商业推广、跨平台分发等超出合理预期的场景,可能被认定为突破民法典第1020条的免责边界。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结合使用场景、传播范围及获利情况综合判定是否构成侵权,这对合同条款的明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构擅自使用合法性分析

MCN合同未明确约定肖像及账号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机构擅自使用权利人肖像或账号的行为需结合《民法典》第1020条进行合法性判断。根据该条款,未经明确授权的肖像使用若超出合理范围(如超出合作目的、时间或地域限制),可能被认定为肖像权侵权。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以“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超出必要限度”作为核心审查标准。若机构将肖像用于合同未载明的商业推广、第三方合作等场景,或对账号进行超出内容创作范畴的二次开发,则可能因违反使用范围约定而构成违约。此时,权利人可依据《民法典》第1022条主张权利,要求机构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合同违约法律后果解析

MCN合同未明确约定肖像或账号使用范围时,机构擅自使用行为可能触发双重法律责任。从合同关系层面分析,若机构超出授权范围使用权利人的肖像或账号内容,本质上构成对合同义务的违反。根据《民法典》第577条,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结合合同目的、行业惯例及实际损失综合判定赔偿额度。值得注意的是,若合同条款存在使用范围约定模糊或缺失的情形,可能被认定为“格式条款瑕疵”,进而影响违约责任的认定边界。同时,权利人依据《民法典》第1020条主张肖像权侵权时,机构可能面临合同违约肖像权侵权的竞合责任,需承担更高额度的损害赔偿风险。

权利人维权途径与步骤

MCN合同未明确约定肖像或账号使用范围且机构存在擅自使用行为时,权利人可采取阶梯式维权策略。首先,应通过协商调解与机构明确争议焦点,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留存侵权证据(如截图、后台数据、传播记录等)。若协商未果,可依据《民法典》第1020条向机构发送书面告知函,明确主张肖像权及合同权利,必要时可委托律师介入。对于持续侵权行为,权利人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合同违约肖像权侵权双重责任,要求机构停止使用、消除影响并赔偿实际损失及合理开支(如公证费、律师费)。同时,权利人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申请诉前保全,冻结涉事账号或限制侵权内容传播,防止损失扩大。在诉讼阶段,需重点提交合同文本使用范围证据损害结果证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如何规范肖像使用条款

MCN合同中构建清晰的肖像权使用规则,需从使用范围约定的精准性入手。首先需明确约定肖像的使用场景(如直播、广告、短视频等)、使用期限(固定周期或永久授权)及传播渠道(特定平台或全媒体覆盖),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争议。其次,应细化授权方式,区分独家与非独家授权,并注明是否允许二次转授权。对于涉及商业推广的内容,需单独列明收益分配比例违约责任。此外,建议在条款中援引《民法典》第1020条关于“合理使用”的界定,明确超出约定范围的行为需另行取得权利人书面同意,同时设置争议解决机制(如仲裁或诉讼管辖地)。通过上述结构化设计,可有效降低肖像权侵权风险,并为合同履行提供可操作性依据。

典型案例与司法实践参考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因MCN合同使用范围约定不明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例如,某短视频平台网红与机构签约时未明确肖像授权边界,机构擅自将其形象用于第三方品牌广告,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020条认定该行为超出合理使用范畴,构成肖像权侵权,判决机构赔偿经济损失并公开道歉。另一案例中,某机构利用签约达人账号发布非合同约定的商品推广内容,法院结合合同履行目的与行业惯例,认定其构成合同违约,支持达人解除合作协议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会综合考量合同条款的模糊性、双方实际履约情况以及行业操作规范,对使用范围进行目的性解释,为同类争议提供重要参考。

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提示

MCN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肖像权授权范围账号使用权限的条款设计是规避法律纠纷的核心环节。建议机构在拟定合同时,明确约定肖像使用的具体场景(如直播、广告投放、二次创作等)、时间期限及地域范围,并参照《民法典》第1020条对“合理使用”的界定,避免因条款模糊导致越权风险。同时,应在协议中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例如新增使用场景时需签订书面补充协议,或在合同中预设兜底条款并取得权利人书面确认。此外,机构应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定期对已签署合同进行法律风险评估,重点关注授权条款的覆盖范围与业务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对于历史遗留的未明确约定条款的合同,建议主动联系权利人协商补充协议,避免单方使用行为触发肖像权侵权合同违约责任。

权利人应对策略全指引

当发现机构存在肖像权侵权合同违约行为时,权利人应首先通过证据固定强化主张基础,包括保存MCN合同原件、机构擅自使用肖像或账号的截图、流量数据及收益记录等。其次,可依据《民法典》第1020条关于“合理使用”的限制性规定,结合合同履行情况,向机构发出书面函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说明法律依据。若协商未果,建议委托专业律师起草民事起诉状,明确主张解除协议、赔偿损失及公开赔礼道歉等诉求。同时,权利人需注意在诉讼中提交使用范围约定缺失的合同条款作为关键证据,并援引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强化侵权认定逻辑。对于持续性合作需求,可同步启动补充协议谈判,在新增条款中细化肖像权授权范围、使用场景及时效限制,避免二次争议。

上一篇:MCN合同中约定“博主肖像及账号归机构管理”,这种条款是否有效?
徐律师 高级律师
擅长争议解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法律服务,丰富的办案经验,团队累计服务超500家,诉讼标的额逾50亿元。
法律百科
主播违约 MCN合同 直播带货 网络侵权 平台责任 传媒版权 博主肖像权 账号归属 网络传播权 主播肖像权 直播打赏 平台监管
法律难题 专业解忧
回复及时,响应迅速
咨询即时响应,高效解决法律难题
专业服务,精准解决
资深律师团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方案
一对一服务,隐私保障
专属律师对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